闳廓而神秘的宇宙,漂浮着体积巨大形状多变的云,若隐若现的直线,将深不可测的空间划分为神奇的结构,它们一直延伸至无尽的地表……很难区分内与外、前与后、这些“门”和“柱”从哪生长,到哪结束,地平线又在远方何处闪烁……在
闳廓而神秘的宇宙,漂浮着体积巨大形状多变的云,若隐若现的直线,将深不可测的空间划分为神奇的结构,它们一直延伸至无尽的地表……很难区分内与外、前与后、这些“门” 和“柱”从哪生长,到哪结束,地平线又在远方何处闪烁……在虚无缥缈的天地间又飘荡着人世间的实物--牵着线的气球在宇宙中射向无限,如游戏列车般的彩虹轨道驶向了浓云深处;在虚无的天庭里,充满了生命激情的鱼儿跳出“龙门”,水花四溅;在幽暗的“建筑”里,闪过一个衣裙飘动的女郎,她的影子穿过一扇又一扇“门”……这些超现实的幻觉画面。考验着通常人们有关内与外,过去与未来,天上与人间的常识经验。当人们在思考和讨论有关实在与虚无的哲学问题时,因为有了形象的依傍而变得略显真实。 面对已有百年历史的超现实主义遗产,如何让自己的创作表现的富有新意而不落窠臼,是对当代艺术家创作能力的考验。刘秀鸣显然着意于一种抽象的、超脱的、有想象力的哲学意境,比如对虚无和实有的思考,对生命超脱的想象,对宏大和细微对比的关注等等。她用一种抽象的冷峻和表现的热情相结合的方法,来描绘这些时刻萦绕在头脑里的情境。敏感和沉凝、宏大和悠远,两相辉映,使刘秀鸣的绘画充满情感和形式魅力。她的作品以形式的娴熟,精致和思致的紧张、尖锐,给观众视觉愉悦之后继之以精神的震撼。她的画面很难说是一种潜意识或梦境的显现,画面处理成简洁突显的效果。那就是直线和曲线的对比,冷色和暖色的对比,纯净而虚幻的天宇和嘈杂而坚实的大地的对比。这种对比直截了当,又十分悦目。澄清的蓝和炽热的橙,是她的基本色彩对比。这种对比来自画家对宇宙的想象,蕴含着画家对天与地,自然与人文的经验性评价。在她的许多作品里,蓝灰色的建筑感的直线上,经常飘动团团桔红、火红、粉白的云彩,有时就像烈火在燃烧,以无可抑制的火热吞噬周围清爽的蔚蓝,有时又像漂浮在太空的神秘的不祥之物,向人类昭示惶惑的未来…… 刘秀鸣非常重视肌理与材质的对比,并且运用得简洁明快和富有效果。她将粗砾的肌理和坚硬的直线或者锐利的几何形边线相对比,与层次丰富而柔和的云团对比,或者用奔放的大笔触富有质感地表现几何形。有时这些笔触表现一些现实世界的景象,如大地,山峦及遥远的地平线;有时在画面近处那些富有节奏的笔触作为一种抽象的形式,与向着无尽的远方消失的直线和大块飘浮的云朵组成一种奇异的画面效果,这种效果和通常的超现实作品不同,它不仅仅表达了一种似真似幻的梦中情景,而更由于注重油画的绘画性和画面的视觉效果而较少情节性和描述性,更多抽象性和意向性。所以她的作品看起来既与传统超现实主义有联系,又有当代文化所关注的内容,比如对灾难的理解和解释,对自然力的重新认识,包括人和自然力量的关系以及从个体角度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等。 2005年她创作了一组题为<<受伤的>>油画系列。表现的是由地震和海啸等灾难事件引起的心灵的震荡和情感的刺激。画面将裂痕的大地用一根线缝在一起,就象通常女人们缝补两大块粗厚的麻布一样,歪歪斜斜松松垮垮的缝线显得那样力不从心和无可奈何,但又能看出作者极尽全力想要弥补这个不可愈合的伤痕。尤其在那“太虚幻境”中,那裸露的伤口和风险使人触目惊心。那幅受中国传统年画“鲤鱼跃龙门”题材影响的画里,没有通常的喜庆与热闹,相反是一种灾难的恐怖气氛笼罩天宇,天灰暗,云密布,一根垂直线无由的将空间分成两半。在同是铅灰色的笔触画就的抽象“波涛”上,一尾金色的鲤鱼腾空跃出,翻卷起蓝色的水流。画面的不安和焦虑不仅由于画面的色彩----金色和青色的对比显示一种冲突和不平衡的感觉,更由于涂抹的浓淡不一的灰色,加重了阴沉的气氛。那种不安与焦虑也由于画面描述的环境----宏阔壮伟的自然威严无比,活泼的生命个体显得如此短暂和弱小,一种近乎窒息的压力扑面而来。这显然是画家面对自然灾害时生命本能的反应,那是怀着对生命的痛楚感触所阐释的有关人生和自然的关系。这些感受和反应,引向她对人类命运的最终探求,并上升到哲理思考的高度,尽管画家是以艺术家的敏感和敏锐表达了这种情怀。 她所创作的一组油画作品,题为 受伤的>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6494号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3077976号广州爱藏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